2013年8月3日 星期六

蘭嶼野溪崩壞中—死亡的島嶼血管



休假到蘭嶼,特地繞島看看蘭嶼野溪的整治工程,卻發現一條條野溪被開腸剖肚,失去原有的綠蔭,成為一條條人造的排水溝工程。

蘭嶼的溪流,扮演著島嶼的血管角色,中央的大山像心臟,儲存每一場大雨後的水源,透過四散的溪流,蜿延橫過蘭嶼的土地,滋養大地,餵養萬物,再流入美麗的海洋。

不當的整治工程,不僅傷害溪流,也影響土地與海洋,讓蘭嶼生態面臨危機。 




  
 

2012年天秤颱風過後,蘭嶼進行災後復健工程,在總統親臨關心後,編列五億的復健工程經費,其中1億7千萬,針對蘭嶼14條野溪進行整治工程,從水泥三面光到石籠生態工法,幾乎蘭嶼所有大大小小野溪,都完全進入整治之列。
 


蘭嶼的野溪整治,實行多年,早期集中在部落內部,或是緊鄰部落的溪流,三面光的水泥工程,已讓椰油小八代灣的野溪,成了一條水泥排水溝,溝內早無生態可言,連帶海岸也受影響。
 




部落野溪整治成溝渠,但是仍然保留部落外,一些自然野溪的存在。現今14條野溪,幾乎都是在部落遠處的共同領域,原本生態豐富,這次整治幾乎涵括所有野溪,造成生態的浩劫,將是影響深遠。

 



蘭嶼野溪整治的危機,從一開始開挖溪床,就是以粗暴的方式,沿溪開挖,加寬挖開河床,加深挖進山林,移除二岸的植被,河岸物種的棲地完全被破壞。

 


同時在工程中,裸露的河床土地,遇雨就將大量泥土衝入海裡,完全不顧蘭嶼海岸線上,遍布的珊瑚礁群,一旦大量泥土覆蓋,珊瑚及潮間帶生物都一起受害。

 


另外,開挖野溪產生的土石,就是堆積在海岸線上,長年不斷崩落海裡, 一旦颱風來襲,掀起大浪,將石頭又沖回岸上,造成災害。這也是莫拉克、天秤颱風來襲,蘭嶼發生土石災情,許多滾進部落的石頭,不是山崩而來,而是從海底捲上來,而這些石頭,都是早期工程施工,掉進海裡的石頭。

 


建設完的野溪,水泥溝壁寸草不生,炎熱夏季簡直是高溫地獄,陸蟹、蛇類等生物,一旦進入水泥溝渠中,爬不上河岸,溝內也無遮蔽石塊,最後就是活活被高溫燙死。就算水利局以塑膠裝砂石的所謂生態工法,同樣是很難生長植物,一樣是曝曬在烈日之下,生命消亡。



【2005年,朗島野溪。】


 
【2013年,朗島野溪。】


原本的野溪,溪床充滿小潭或湧泉,居民引水灌溉田地,或是在特定地點洗滌物品或是戲水沐浴,甚至沿溪上行成為居民入山的秘徑,每個溪流角落藏有不同生物、植物,豐富生活用品的採集,現今整治成平整溝渠,無異完全破壞居民的傳統文化與生活記憶。



 
細思蘭嶼的地理環境,中央的大山崩落土石,形成周圍的山腳台地,提供緩坡平坦的土地,大山蓄積的水源,透過蜿蜒自然的野溪,流貫四周土地,不只餵養部落居民,也豐富了土地上的生態,構成蘭嶼山、溪、海的微妙生態系。
 


當這些如同蘭嶼血管的溪流,一條條被水泥化、整治化,溪流變溝渠,溪流內生態破壞,水源快速流進海裡,無法灌溉滋養周圍土地,同時也將應該留在陸地的土石,快速沖入海裡,遇到風浪再捲起陸地。
 







現今野溪整治,完全沒有環評,或是生態危害的評估,在快速工程發包中,就是粗暴的挖開土地,侵犯居民的土地權,整治一條條野溪。甚至在龍門港旁的一條小山溝,周遭無部落,雨時也有山水流出,也大動經費,開挖的山壁破碎,整治未能消災,甚至未來更成為山崩土石流之處。

 
蘭嶼的野溪整治,完全成為奉承上意的加倍建設,為了拼出復建政績,中央大筆砸錢,地方快速整治,能不能滯洪防災有待考驗,但是已讓營造廠商賺飽工程經費,卻是以生態破壞來換取。



蘭嶼處於一個變化的時代,海岸線上民宿、觀光設施工程,缺乏生活污水、工程廢水的管制,已經加深海岸生態的壓力,現今所有野溪的整治,破壞原有溪海連貫的生態鍊,甚至成為快速輸砂、運石的沖激河道,海岸遍佈珊瑚群的潮間帶,將是面臨千百年寧靜後的巨大變動。

 


更讓人憂心,這一次蘭嶼野溪整治,許多溪流位於部落中間的共有土地,於是整治無關部落安危,反而潛藏著先行整治溪流,未來國家將要開發部落共有土地的危機。

 


從關心蘭嶼野溪整治開始,這個島嶼需要更多外界的助力,因為官員到蘭嶼,總是一副高傲姿態,聽不進蘭嶼的心聲,甚至從分化來孤立守護家園的族人。野溪整治粗暴動工,未來開發建設,更將是目中無人,希望更多力量,支持守護蘭嶼的族人,共同保護這個世界級的珍貴海島。



本文轉自《漂浪‧島嶼--munch》http://blog.yam.com/munch/article/66765872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